今年7月的一天,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蹒跚着走进民和县法院办公楼内,笑呵呵地说,想在院里到处转转、看看……
这是我第一次见他。他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者。那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闻讯赶来的副院长卜作民、办公室主任包学刚和我,一起热情地接待了他。在短暂的交谈中得知,他叫聂兴欣,今年,已是85岁高龄,精神矍铄。32年前的夏天,他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第九任院长。退休后的这些年,他一直在省城西宁居住生活,或者偶尔去上海他儿子工作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但只要一来到民和,他都会来到法院,看看他曾经满怀壮志、热血奉献的故地。
每到一个庭室,他都会亲切地和每个法官、干警握手,不论是年老的,或者是年轻的,在他眼里,都是亲切而又可爱的同志。我们领着他参观了现代化的高清审判数字法庭、数字化管理的档案室、诉讼风险智能评估一体机、诉状智能生成一体机等智能化设施,他嘴里念叨着“好,好呀,现在的法院建设得真好!”。此时此刻我想,他是真的深爱着这里,深爱着他曾经为之奋斗、献出青春的审判事业。那一刻,他的法院情怀深深地影响了我,必将浇筑成我今后干事创业的心灵支柱。
看完办公楼的两庭建设后,我主动拉住老院长的手,央求他讲讲法院过去的故事,听听他过去工作的记忆。他说,他在这里当了8年院长。那时候,办公条件很落后,办案人员紧缺,当事人法律意识也不强,总是听案外人乱出点子,审理案件难度很大。农村大量的成年男人外出打工,造成取证难、调解难、判决更难,只有抓住农业“三忙”时间,外出劳力回来的机会进行调查,农闲时再结案,办案效率不高。同志们为了多结案,主动找车,自己想办法克服交通工具不足的困难,他们班车也坐,卡车也坐,手扶拖拉机也坐,车到不了的地方,就走路去调查。他说看着现在院子里的一排排警车和新建的办公大楼、现代化的数字法庭、功能齐全的审判大厅,他打心底里高兴。
临别前,他叮嘱我,一定要听党的话。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把国家建设得这么好,把法院建设得这么好,年轻人一定要朝气蓬勃,公正无私、廉洁执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奉献自己的力量,认认真真工作,清清白白做人!
经我们再三挽留,老院长婉言谢绝,说是还要去看看他在公安战线一起工作过的老战友。他不停地朝我们回头、挥手,眼里满含不舍的泪水。望着他佝偻的身影渐渐远去,我久久地伫立,目送着,期盼着也祝福着老院长健康长寿,期盼着与他再次相见,再听听他讲述法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