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 驻村工作队倾力化解一起村民婚约财产纠纷
作者:李庆业  发布时间:2023-08-07 08:48:53 打印 字号: | |

连续3天,上门5次,电话、微信通话40余次,通话时长近百余分钟,纠纷化解多次陷入僵局,又多次迎来转机,最终双方家庭均很满意、心服口服。这是近日民和县人民法院派驻李二堡镇前庞村驻村工作队员情、理、法相结合,倾力化解一起村民间婚约财产纠纷的曲折过程。

   该起纠纷系驻村工作队员走访调查脱贫户期间排查发现,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宣讲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同时,详细询问脱贫户住房、医疗、饮水、社保、教育、婚配等情况时,了解到了脱贫户的一件烦心事。家中长子小峰(男、化名)与小美(女、化名)经亲友介绍相识后订立婚约2021年12月按照农村习俗举办“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小峰父母给付女方彩礼165000元黄金首饰60克。双方共同生活一年后,两人因矛盾琐事分开生活后经中间人调和未果,双方对返还彩礼的数额争议较大,矛盾纠纷有进一步升级趋势

彩礼本是双方家庭心意相合时的诚意表示,但当热情褪去,产生矛盾返还彩礼也变成分离时的难题。村民的事无小事,倾听男方家人诉说后,驻村工作队员认为矛盾纠纷化解宜早不宜迟,当即前往女方家中了解详细情况,希望尽自己所能从中调和,劝解双方和好。经过与女方家庭沟通了解,女方态度坚决,不愿继续与男方共同生活,愿意返还的彩礼数额与男方索要的彩礼数额差距较大,且双方家庭均在气头上,不愿见面调解,也不愿做出让步。

化解纠纷急不得,驻村工作队员给予双方家庭充分的考虑和商议时间,通过电话、微信和不断往返两家,耐心地从争议焦点、经济条件法律规定、当地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分析和劝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体谅,最大程度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经过反复协调劝导,女方愿意返还的彩礼数额从3万元增加至5万元,又从5万元加至6万元,男方索要的彩礼数额也从10万元降至8万元,又从8万元降至7万元,至此一方最多给6万元,一方最少要7万元,双方谁也不愿再做让步,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工作队员随即转换调解思路,向双方打起“感情牌”,表示自己真心把两家人当成亲人一样对待,为了化解这起矛盾纠纷不分白天黑夜反复劝导,不偏不倚、耗费精力、磨破嘴皮,如果双方最终因1万元的差距谈崩进而对簿公堂着实可惜,起诉、审查、立案、裁判等环节耗费时间、精力、金钱极不划算,也枉费了工作队员的一份真情。话到这里,双方家庭已然被感动,均对工作队员的真心付出表示感激和信服,愿意再次做出让步,双方一致同意返还现金65000元、黄金首饰60克。

虽然返还的彩礼数额定了,但女方父母表示一时难以凑齐65000元现金,希望写下欠条分期付款,而男方家庭坚决反对,表示自己已经做出很大让步,65000元现金必须一次性返还不接受欠条,调解再次陷入僵局。工作队员便继续硬着头皮对双方家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进行劝导,最终女方父母东奔西跑凑齐65000元现金,连同60克黄金首饰一并交到工作队员手上,工作队员遂组织双方出具证明签名按印,该起婚约财产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该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把可能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婚姻家庭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婚姻家庭纠纷进一步激化甚至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也为村民节省了诉讼成本,最终让双方家庭放下对立和不悦,各自奔赴生活,真正做到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纠纷化解后,工作队员趁热打铁,向双方家庭普及婚姻家庭、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详细讲解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双方家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在今后的日子里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婚姻家庭关系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争取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来源:民和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民和县人民法院